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随身数位相机该何去何从,谈手机相机带来的威胁

 这几年在智慧手机盛行下,数位相机市场遭受严苛的挑战,智慧手机挟市场占有率以及多半使用者都会开始尝试内建相机的优势,并且在机能可扩充的优点下,以及在单眼相机以及微单眼(轻单眼、可换镜头相机)价格下杀之下,同时面对手机与高阶相机,笔者感觉到低阶的随身数位相机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跳转继续

先前智慧手机附属的相机机能的革命开始说起,在还未步入智慧手机世代之前,手机相机就已经开始存在,不过当时的画素与入门级相机仍有相当程度的落差,别说在低光下的画质,就连一般拍摄的品质也很难与当初入门级抗衡。

然而在步入智慧手机世代後,随着市场需求提昇,手机相机在硬体的机能也猛发性的进化,从最早仅能泛焦拍摄到可自动对焦,画素在去年底就已经突破 10MP 的等级,感光元件也增加到 1/3 寸的大小,直逼主流随身相机的 1/2.3 寸,且在如 Sony 等厂商把低光拍摄更强的背照式感光元件技术投入後,光就影像品质方面就非复吴下阿蒙。

当然只有硬体方面的进步还不足以让智慧手机的相机功能能够如此顺利的攻城掠地,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就是智慧手机的系统扩充性。一般相机买回家之後,该有多少机能、多少滤镜就是早已决定好的,最多就是透过系统更新新增部份机能,但仍不能按照消费者个人偏好自由的增减滤镜;此外透过触控萤幕,也能在拍摄的照片进行涂鸦等玩法。

不过智慧手机就跟电脑一样,只要系统 API 有开放,就可透过安装 app 新增相机功能,且还能不受手机原本相机 app 限制,直接在第三方 app 当中启用相机拍摄,并且套用不同功能的滤镜效果以及社群连结机能机能,一款手机的相机功能可以透过不断新增的拍照 app 变化出多元的效果,对於一般数位相机只能利用拍照的後制才有办法达到。

此外,在近期手机架构的翻新下,将应用处理器用於拍照特效也让手机相机有着比多数数位相机更独特的机能,包括即时全景 HDR 、即时特效渲染、录影中拍照等等,别说是入门等级的数位相机,就连许多高阶相机也没有这些功能。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结合行动网路的随拍随传,尤其在社群网路盛行的今日,看到喜欢的影像,拿着手机拍下照片,打个短短几行感想,就可随时与朋友分享,也是一般相机不具备的功能,也是许多消费者索性舍弃入门等级相机,直接用手机拍照的理由。

也因为在手机相机的压力下,一般的随身数位相机也加入更多的要素,折衷的方式包括加入触控萤幕以及 WiFi 连接功能。前者可用以触发触控快门、自由且快速选择焦点;後者则让相机可将照片无线传到手机、平板或是直接上传到社群与云端相簿。

机身方面的革命,也由於手机受限於机身轻薄风气下,一般数位相机仍有些许优势,包括高倍变焦的设计,或是高品质定焦镜头组设计,这些都是较难在手机上采用的光学设计,毕竟手机的厚度有限,考虑到能放进口袋当中,手机相机的镜头模组无不压缩空间,很难采用复杂的结构。

一般的数位相机除了光学外的提昇,就是感光元件品质的提昇,尤其在元件尺寸各家也不断提昇,许多采用 1/2.3 寸感光元件的经典相机系列纷纷换上 1/1,7 寸提供更好的影像品质,更有许多厂商选择采用更大的元件。

例如富士於变焦机种选择重新启用多年未见(印象中最後一批使用该尺寸是 Sony F828 ?)的 2/3 寸元件, Sony 则是选择与 8mm 摄影机相同的 1 寸片幅,两者皆透过先进的光学社计将变焦镜搭配大片幅的机身控制在容易携带的尺寸。

另外许多厂商在更高阶产品直接使用 APS-C 片幅,目前 APS-C 片幅随身相机目前也已经有不少选择,包括早期的 Sigma DP 系列,徕卡的 X 系列,富士的 X100 系列, Canon 的 G1x 或是最近刚发布的 Nikon Coolpix A ,还有传闻理光 GRD 家族的下一代也很可能舍 1/2.3 寸元件跳过其他尺寸直接采用 APS-C 片幅。

说到异类,也别忘了 Sony 的 RX1 这款顶级定焦相机,直接将 35mm 全片幅元件塞进一台比富士 X100 略大一些的机身当中,还整合一颗 35mm 的全片幅定焦镜头,目前也还未有其它厂商做出一样的选择。

做出差异化,是目前紧凑型数位相机的出路,毕竟目前手机相机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即便连数十万等级的高阶相机都不见得具备的功能,与其勉强加入这些功能,不如持续强化在薄型化趋势下的手机相机难以提供的高品质光学设计、高倍变焦机能以及大尺寸感光元件;但不讳言,在手机相机机能与品质不断提昇下,现在要吸引消费者购买紧凑型相机需要更多的诱因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