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诚意十足的 OM-D 最新成员, Olympus E-M10 动手玩

Olympus 继以经典的 Pen 相机之名推出主打轻便的 m43 相机後,也再启用经典的 OM 相机的名称作为 m43 专业型机身的系列名称, OM-D 以主打轻巧、复古、高规格电子性能与趋近专业单眼相机的使用体验闯出一片天地, E-M5 、 E-M1 以精巧的设计,还具备防泼水能力,获得不少专业摄影师的青睐。

不过 OM-D 系列也由於机身规格与电子性能较高,对偏好其复古设计的消费者价格门槛也较高,是故 Olympus 在今年推出第三款 OM-D 家族成员,省却一些机能,但保留其操作性与设计精华,并且配合全新设计的电动变焦镜头,主打小巧的体型,也就是这次所借测的 E-M10 。

E-M10 在 OM-D 的产品定位,并非属於 E-M5 的後续机种,而是定位在 E-M5 之下,并且以维持同级的操作性与追求更轻巧的体积为目的所设计,虽然有着相同的设计 DNA ,然而 E-M10 的体型反而与先前推出的高阶随身机 Stylus 1 更接近,不过相较於 Stylus 1 的科技感, E-M10 则维持 OM-D 系列的典雅复古风格。





















为了缩小体积但同时维持高质感设计, E-M10 同样采用镁铝合金机身,不过把 E-M5 与 E-M1 主打的五轴光学防手震移除,改为体积更小的三轴防手震,另外也将机身的防泼水能力去除。虽然较为可惜,但 E-M10 也因此获得更小的体积与更平易近人的价格。

在介面设计, E-M10 的逻辑是基於 E-M5 而非面对更专业使用者的 E-M1 ,但仍旧保留中高阶机种必备的双转盘设计,意味着 Olympus 仍把 E-M10 视为一款平价的中高阶机种。操作介面与 E-M5 较明显的不同,则是多了内建闪灯的开关。 E-M10 所具备的内建闪灯,也是其与 E-M5 、 E-M1 最大的差别,也是第一款搭载内建闪灯的 OM-D 成员。

E-M5 机背的 LCD 与另外两款 OM-D 一样提供可翻转的 LCD 显示器,同样为上下翻转设计,无法进行自拍;不过若是想要自拍也可透过内建的 WiFi 与手机连接,透过手机进行自拍的遥控拍摄。此外提供 144 万画素的电子观景窗,虽不及 E-M1 的 236 万画素观景窗,然而颜色不若 E-M1 浓郁,观景窗颜色较为自然,更贴近实际拍摄的照片。

E-M10虽然有着近似 E-M5 的外观,但 Olympus 也不断吸收消费者意见进行设计的调整,握柄部分经过角度的改善,也提升握持的舒适性,并维持拇指操作转盘的便利性;另外针对守较大的男性使用者, E-M10 也提供外接握柄设计,虽无电池扩充与垂直快门,但能提供男性更好的握感。

这次 E-M10 能有如此轻巧的整体体积,也要搭配轻巧的镜头才能彰显其价值,不过 Olympus 的标准 Kit 镜头相较於竞品还是大了些,且 E-M10 机身并不具备防泼水机能,若是沿用 E-M5 的 Kit 镜头也有点大材小用。故这次 Olympus 专为 E-M10 重新把 14-42mm 的 Kit 镜进行潜胴式机构微缩化,在基於相似的光学结构下,把 14-42mm 变成一款电动变焦的饼乾镜。

虽然体积微缩了,不过收纳後与先前 17mm 定焦镜几乎一样大的 14-42mm ,可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维持与标准 14-42mm 同级的光学结构,除了把变焦结构改为电动式外,仍提供手工对焦用的电子对焦环。不过这款 14-42 虽有着类似变焦环的设计,然而它的结构却是把拨杆伪装成转环,但好处则是手指不需压在特定的位置,只要在胶环范围扭动即可操作。

另外,这次也还借到 Olympus 的新款定焦镜 25mm f1.8 ,虽不及竞品的 f1.4 大光圈,不过小巧的体积与便利的放大倍率,加上等效 50mm 的标准焦段设定,很适合生活随拍与人像速写,像是喜欢拍摄美食,也能提供充裕的放大率。另外这款定焦镜采用静音对焦马达,若是拍摄婴儿或是在需要较安静的拍摄环境与录影下,相较一般镜头安静许多。





























































































E-M10 拍摄的照片如上,由於测试期间笔者刚好人在国外,没有较适合缩时连拍合成的情境,很可惜就没针对这项 E-M10 的特色进行介绍,不过该项功能大致上就是透过定时拍摄的方式进行多张照片的合成,达到类似长曝的效果,但相较於长曝,由於并非连续曝光,元件较不易散热,且可在白天不需搭配减光镜即可拍出类似长曝的效果。

E-M10 与 E-M1 的关系,让笔者回想起 Olympus 43 系统时的旗舰机 E1 与第一款小型化机身 E410 的关系; E-M10 类似当时的 E-410 一样将 E-1 的高性能与主要的操作手感元素浓缩在更小巧的机身内,然而不同於 E410 与 E-M1 有更明显的等级落差, E-M10 已经具备中阶机身的水准以及双转盘设计,但有更平易近人的价格。

至於相较於 E-M5 , E-M10 不光只是 E-M5 移除防水设计的精简版本,搭配更新世代的影像引擎还有吸取消费者意见调整的机身设计,还有更为小巧的机身,使 E-M5 适合追求小尺寸但操作性不打折的挑剔玩家。

而且全新的潜胴式 Kit 镜头不仅是提供小巧的体积,操作性以及光学品质也未因此打折扣,还提供完整的手动对焦环,这也同级微型变焦 Kit 镜少有的设计,如果再搭配专属的自动开闭式镜头盖(而且现在首购还是免费赠送哩!),还可兼顾保护收纳时的镜头前玉与使用的便利性。这款 Kit 也使 E-M10 兼顾体积与光学品质的表现。

在 Olympus 的产品线内, E-M10 与 E-PL6 在价格相当的类似,不过由於机身设计理念上,隶属 Pen 家族的 E-PL5 强调轻松拍照的设计,使用介面与握持设计比较接近消费级机身,并提供翻转自拍设计;而 E-M10 则继承 OM-D 系列以正统单眼相机操作性的理念,虽 LCD 无法自拍,但却提供内建电子观景窗设计,加上推出时间晚,电子性能也更强悍。

相较於同为 m43 阵营的 Panasonic 主打高度电子化的设计, Olympus 则是更重视其引以为傲的光学技术与一路从底片到数位的技术传承, m43 系统也不乏高品质的镜头,不过 Olympus 一直到推出 OM-D 系列後,才有较趋近追求高品质镜头的玩家偏好的准专业级机身与操作性。而今 E-M10 的推出,则给予更多喜爱 OM-D 设计的玩家能够轻松负担的体积与价格。

延伸阅读

还满喜欢收集这些可爱的三国卡牌的

不能保证但依然可以尝试的一键 Root APP

价格和功能真的是无可挑剔的小米盒子,你猜几多钱?

发表评论